查看原文
其他

副校长殴打女教师,不是学校的“家务事”!纳入法律程序才是正确处理方式

熊丙奇 光明社教育家 2022-12-10






教育家 · 快评


据媒体报道,5月3日,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报称,与教师发生肢体冲突的包头市第四中学副校长徐某某被免职,公安机关已依法介入调查,纪检监察机关已对徐某某进行立案审查。


公安机关介入调查,这是处理“副校长殴打女教师”事件的正确打开方式。据报道,该事件的起因是该校女老师因为一张饭卡与学校副校长发生口角,副校长突然动手将女老师打倒,并称,“你就是想找死,老子打死你!”报道称,女教师被打后,当时无人报警也无人打120,直到其学生发微博曝光后,才被送医救治,诊断为腰部高位骨折,需静养三个月。


对此,包头青山区教育局曾发布情况通报称,相关部门已同步展开全面调查,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。不论是先前网传的消息,还是随后当地教育部门做出的回应,都没有提到“报警”以及“由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处理”,因此遭到网友质疑。这显然是不妥当的。副校长殴打女教师不是学校的“家务事”,处理涉及师生权益的事务,应该法律的归法律,教育的归教育。当地发布的最新通报,相比前一次通报,明确提到公安部门介入调查,是把此事纳入法律程序严肃对待。


副校长殴打女教师,这不只是师德问题与政纪问题,还涉嫌违法犯罪。如果副校长殴打女教师,造成了轻伤及以上伤害后果,依据《刑法》,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《刑法》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,“故意伤害罪、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,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”“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,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。”而即便不够刑事处罚,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,也应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管理处罚。


从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出发,被殴打的女教师,或者目睹事件发生的教师、学生,应该在其被殴打的第一时间,就报警由警方介入处理。而没有报警,可能是因为大家还把这作为内部事务处理。这并非个别学校师生处理这类事件的选择,带有一定普遍性。


比如,有学校发生学生殴打教师事件,被打教师本人想报警,学校做教师工作从学生前途出发不报警,后由于事件被曝光,不得不由警方介入调查;还比如,学校发生教师性骚扰女生事件,家长要报警处理,学校劝家长保护孩子的隐私“私了”;至于校园欺凌事件,学校将其作为学生间的“恶作剧”,淡化处理的不在个别,我国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要求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,就是针对发生侵犯未成年人案件,却不报案由司法机关介入处理这一现实问题。


此事件中的教师为何在被殴打后不报警?可能是因为教师有其顾虑,毕竟殴打自己的是副校长,把事情闹大了,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也会有不利影响。这一方面暴露出教师的法律意识欠缺,没有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;另一方面则折射出当前学校的治理生态,存在“官本位”、行政治校的问题。由于教师的考核、职称评审、晋升等都由行政部门负责,因此,教师可能并不敢“得罪”校领导。


要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,切实维护师生的权利,构建健康的校园生态,就必须坚持依法治教,并构建现代学校制度。其核心是明晰学校的行政权、教育权、学术权。行政权由行政部门实施,而教育事务与学术事务则由教师委员会负责。同时,根据校园事件的性质,应按不同的程序、标准进行,涉及教育理念、学术观念的问题,这属于教育事务、学术事务,按教育、学术原则处理;而涉及侵犯师生合法权利的违法犯罪事件,必须纳入法律程序,报警由警方介入处理。


“副校长殴打女教师”事件被媒体曝光后,教育部门对涉事副校长做出免职处理,公安部门、纪检监察机关介入调查,这是正确的处理方式。这也启示我国中小学对类似事件的处理,要坚持教育的归教育,行政的归行政,法律的归法律,不能将这些问题混为一谈。





—  END  —

源|本文系“光明社教育家”原创
作者 | 熊丙奇
设计|朱强
统筹|周彩丽




征集|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


《教育家》发起的第二届“寻找大国良师”公益活动近日启幕。活动分为三部曲:


1.征集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

2.出版《大国良师的样子》丛书

3.推选“大国良师”


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。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,推选出10位“2022大国良师”,授予“大国良师”称号,每位“大国良师”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(税前)。


2021年11月—2022年6月,开展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征集活动。


征集要求:参与活动的教师,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。以第一人称撰文,体裁为叙事散文,字数在1000字左右。要求故事真实感人。文章择优刊发《教育家》杂志、《教育家》杂志新媒体、学习强国等平台。


参与方式:在“光明教育家”App“寻找大国良师”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(申报表及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需同步提交)。如仅参与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征集活动(不参与“寻找大国良师”活动),将文章发送至邮箱xzdgls_jyj@163.com,文章中注明学校、姓名、联系方式。









北京东西城试点普高登记入学,能推进中考改革、破除唯分数论吗?
学龄前教育App拟叫停!理性去留,为家庭教育“打辅助”
体育培训班成刚需?别让素质教育变成新的应试负担
你的孩子或许正在遭受情感暴力
班主任“入班办公”=高效课堂?好的教育关系是否意味着“零距离”?
家长违章影响孩子评三好|“有锅互背”谁之过?





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